九游娱乐-精彩对决,欧国联比赛热度激增!

admin 4 2025-01-03 06:44:08

  中国教育产业正迈入“黄金时代”精彩对决,欧国联比赛热度激增!,无论从整体行业规模还是九游娱乐市场活跃度来看皆处于扩张阶段。2015年,中国教育产业精彩对决,欧国联比赛热度激增!的总体规模为1.6万亿元,精彩对决,欧国联比赛热度激增!我们预期至2020年,这个数字将增长至近3万亿元,并实现12.7%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特别是培训领域,包括早教、K12培训以及职业培训,都将成为未来的主力增长点。

  早教的增长源自二胎政策的推广为其带来的充足入学需求,以及政府积极引导的学前教育发展精彩对决,欧国联比赛热度激增!;K12课外培训的增长源自入学年龄段人口数量回升带来的需求增长,而升学和国际化教育的理念驱动了对K12阶段应试培训与语言培训的需求;个人培训的增长则源自人们经济实力提高和提升竞争力意愿的上升。

  总体来说,四大宏观因素正在推动着中国教育产业站在“风口”上精彩对决,欧国联比赛热度激增!

  1、政策利好。政府对教育领域整体投入增加,民办教育相关法律及配套政策修改提速,有望迎来产业化发展。从不同教育阶段来看,相应政策为细分行业勾勒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学前教育在政策引导下积极发展,《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了至2020年的普惠学前教育发展目标;K12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推动了信息化加速,且义务教育入学政策促进优质资源公平分配;高等学历教育阶段则是围绕“提升就业”和“规范独立学院”展开;而职业教育受益于相应发展计划和“一带一路”战略,未来“集团化办学”、“民间资本办学”以及“走出去”将成为发展趋势。

  2、资本涌入。社会资本注入总金额与频率均高速上升。2015年教育领域的投资总金额为2014年的两倍多,并购总金额同比增长165%,上市挂牌总案例数同比增长76%,随着政策放宽,预期将有更多资本涌入。

  3、跨界频繁。业外企业跨界教育已成常态,竞争日趋激烈。入场者包括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大型房地产公司以及寻求转型的非教育类型上市公司。它们跨界动力来源多样化:互联网公司寻求纵深开发的细分领域,以完善自己生态布局;地产公司深度涉足教育地产领域,以谋求业务间协同作用实现整体利润增长;而寻求新型增长点,也是其它业外企业跨界教育的动力来源。

  4、科技创新。在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爆发的大环境之下,在线教育影响力渐长,概念热度超过传统教育。除了与传统教育结合之外,在线教育利用技术细分化与订制化,还将创造更多应用场景,多元化可行的商业模式。

  在上述四大因素驱动之下,中国教育市场正在经历着六大变革:

  趋势1:资本驱动教育行业高速发展

  投资、并购以及上市这“三驾马车”将不断推动教育行业的高速发展。投资为行业发展注入活力,并由K12、垂直平台、早教以及职业教育领航;并购则是改变教育行业生态的推手,同业与跨界并购齐头并进,打通行业价值链,实现产业链闭环,追逐新商业模式与转型机遇;上市则推动行业加速向前,随着政策开放和产业整合,新三板市场也将保持增长态势。

  趋势2:在线教育及个性化差异化是关键

  经过几年的发展,在线教育公司认识到仅仅提供类似中介性质的平台或一些教育资源整合的在线产品是远远不够的。深刻理解用户需求,提供相应的内容、完善的产品和服务是价值链的核心。在盈利模式探索上,在线教育未来将尝试在线增值服务、平台佣金、网络广告和软件包月等不同的收费模式组合,精准定位,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以提升竞争力。

  趋势3:O2O经历资本追捧后需要回归理性

  国内教育企业在互联网化的进程中目前普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虽然O2O家教类平台和题库类的产品在教育互联网化进程中均有突出的表现,各自在线产品的设计理念也被市场认可,但仍然缺少纵深的挖掘。教育O2O发展需要向专业化、场景化和生态化突围。

  趋势4:政策改革将带动教育产业化与多样化

  “分类管理”改革通过对非营利性教育与营利性教育的清晰界定,落实了财政、土地、税收、收费、招生等方面的差异化扶持政策。从而吸引以企业资金、慈善基金为代表的各类资本涌入教育行业,并同时带来了行业内部管理模式的改革,以及对外合作的增加。早教、职业教育、国际学校等可能更会偏向营利性,凭借企业战略上的灵活性,以市场化方式吸引资金,实现多样化发展。

  趋势5:多元模式助力外资渗透中国教育市场

  外资教育机构目前已经在学前教育、语言培训、国际学校以及高等在线教育市场进行积极的布局。截至2015年底,中国的1.3万家早教机构中外资投资占比18%;K12教育方面,中国已有597所国际学校,是世界上拥有国际学校数量最多的国家;高等教育方面,75%的本科院校具有国外教学资源,超过70%的一本院校拥有国际化办学项目;职业教育方面,中外合作的项目也在逐渐增多。未来随着中国教育产业的发展,外资进入教育市场的机会将逐步增加。

  趋势6:中国教育未来如何“走出去”仍需探索

  中国教育行业“进出口”差距甚大,“输入”模式较为成熟,“输出”模式仍待探索。在学前教育阶段,鉴于国内相关内容同质化严重且竞争激烈,国际化输出或成为中国在线早教公司发展的出路之一;在K12教育阶段,大型K12课外辅导机构已将国际化作为重点发展战略,未来可期待有更多布局;在职业教育阶段,因为授课标准不同等原因,目前输出几乎为零,但是受“一带一路”政策的激励,职业教育出口仍有机会。

  趋势一:资本驱动教育行业高速发展

  2015年社会资本爆发式涌入,通过投资、并购以及上市三种形式直接或间接参与教育产业,为行业注入新的增长动力。增长背后的驱动因素包含了两方面:一方面,资本对业内与业外公司所带来的利益巨大:业内企业(传统教育机构)可对同行的公司进行业务整合以扩大市场占有率或通过投资并购打通上下游;而业外企业(传统与互联网企业)布局教育行业则可开发新的利润增长点或对自身业务进行多元化以降低经营风险。另一方面,民办教育修法及配套政策制定开始提速,分类管理等热点问题已提上议程,产业化前景看好。

精彩对决,欧国联比赛热度激增!

  投资:跨越式增长,四大领域领头

  投资案例和交易规模皆升

  近三年教育行业内的投资案例和单笔交易规模均呈现出跨越式增长态势。2015年,投资案例数量达到270例,相比2014年的190例增幅达到42%,而投资总金额达到159亿元人民币,相比2014年的61亿元更是增长至两倍多。同时,2015年教育行业投资表现出“数量多”、“速度快”和“频次高”三个特点。其中“数量多”体现在高峰时期每天均有公司获得融资,形成资本角逐教育项目的局面;“速度快”表现在资本从有意向到融资的间隔极短;“频次高”则体现在接连不断的融资机会。

  K12课辅、垂直平台、早教以及职业教育为热点领域

  教育投资热点集中在K12课辅、垂直领域(语言和兴趣)、早教以及职业教育:

  K12课辅:在线急速扩张。驱动K12课辅投资的因素有两方面。首先,在现有教育制度下,应试仍是主流,面向考试的K12课辅无疑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次,截至2014年底,我国K12人群总数约为2.83亿,但其中仅有18%接触过在线教育,未来将有更多的触网可能。因此,K12课辅已成为持续的投资热点。2015年上半年,其投资规模已经超过2014年全年,且投资的半数以上(57%)都超过千万级别,多为在线一对一辅导项目。在此大背景之下,未来K12课辅仍然会是热门领域。

  垂直平台:语言培训类独占鳌头。在同质化严重的在线教育领域,特色鲜明、精耕细分市场的垂直化平台能有效对准目标客户,拥有更大的成长空间,故而更加受到投资者的青睐。2015年,在线垂直教育平台成功融资的有50余家,并且精耕的领域差异化明显。当中语言培训类平台最受资本追逐,2015年有29家得到融资,占到垂直平台的一半以上。语言培训类平台之所以吸引资本,是因为在当前的国际化大环境下,外语技能越来越多地成为工作学习中的“基础技能”,故而外语培训领域的需求空间巨大。

  早教:市场深具潜力。中国的早教公司在线上和线下的发展势头均良好,在线下的早教产业当中,实体内容将会向数字化转型,产品销售渠道将会更加多样。而幼儿园和早教机构等线下渠道端在资本作用下,行业整合力度将会加大:中高端优质品牌会得到良好发展,而小型早教品牌将更难生存。在线上的早教产业当中,内容提供商的数字化的内容以及针对儿童的APP受资本激励,将会在垂直细分领域全面开发更多的新产品形式,成为未来几年的投资热土。

  职业教育:“精品型”突围。职业教育热度依旧不减,其中IT技术培训领域的投资,更是占据了总投资案例的27.5%。同时,职业教育领域涌现出大量“精品型”的初创企业。由于师资力量和流量的局限,以及培养专业型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精品型”的创业公司深耕某一领域的趋势极为明显。

  并购:同业与跨界齐头并进

  并购金额爆发式增长

  中国教育行业的并购总金额在过去四年内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0%,在2015年达到历史高峰,总金额超过109亿元人民币,是2014年的两倍有余。除此之外,平均单笔投资规模大幅提升。2015年,针对教育行业的兼并单笔平均交易额为3.55亿元,而这一数字在2014年仅为1.2亿元。2016年1月,龙文教育更是被勤上光电(半导体照明)以2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成为年初最大教育行业相关并购案件。

  

  从细分领域上来看,2015年不同领域的兼并热度也在发生着改变: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向教育领域的渗入,使得这一传统行业对于“嫁接技术”有了更大需求,并购火热。早教、K12课辅并购频率也较前年更为频繁。

  跨界与同业并购成为主流

  并购是企业进行资本扩张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兼并需考虑行业相关性和业务协同性两大维度。在业务协同性高的情况下,若是目标公司与兼并主体处于同一行业,则形成“同业并购”模式;当行业相关性低时,则形成“跨界并购”模式,而这两种模式正成为教育行业兼并的主流。反之,行业相关性低或业务协同性不高的并购则为形成“弱势”与“劣势”并购。

  

  同业并购:K12课辅和教育信息化突出

  同业并购频发的最大原因在于目前教育行业价值链的不同环节尚未打通,因此行业内巨头企业正在通过兼并等手段努力实现上下游资源与中部平台对接,控制资源分发渠道,进而打通整条产业链。如此,在实现产业链闭环的同时,整合者可以优化资源分配,扩大市场份额,增加垄断实力以及形成规模效应。其中,K12课外辅导和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并购最为突出:

  K12课辅:兼并由2014年的2例增长到了2015年的8例。该领域目前仍处于行业集中度较低的阶段,多家同质品牌并存。故而,同业并购既可以迅速提高巨头市场份额,又可以发挥品牌联动效应。例如“好未来”在自身拥有多家英语教育机构的基础上,于2015年9月全资并购励步英语(为2-15岁孩子提供全英文全学科的课程体系),以整合行业并有助于自身打造多元化英语教学体系。新并购的励步英语可与其旗下原品牌进行优势互补,进而形成有机整体。

  教育信息化:兼并频发原因亦与行业特点相关。2014年,资本大量涌入教育信息化领域,导致创业者盲目进入,形成泡沫。随后,过度繁荣饱和的教育信息化领域进入整合洗牌期,因此该领域在2015年兼并频发。例如拓维信息,其主业为0-18岁在线教育的O2O平台生态,于2015年相继收购了陕西诚长信息咨询、海云天科技等至少三家教育信息化公司。

  跨界并购:两类玩家各有侧重

  与同业并购相比,企业的“跨界并购”则主要是追逐新型商业模式和转型机遇,参与者主要包括两类业外公司:互联网公司(33%)以及非教育类上市公司(67%)。

  互联网企业。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讲,并购教育类企业是丰富业务种类、完善生态布局的重要举措:教育类产品竞争激烈,同质化产品多,而并购方更加青睐特色鲜明、精耕细分市场的垂直化平台,其中除了备受瞩目的K12培训领域,语言类的投融资也依然热度不减。例如2015年初,百度全资收购传课网(在线教育平台,通过在线课程发布网站、直播互动教室,提供在线直播互动等服务),巨大的教育流量和良好的教育资源具有一定优势。此外,将在线教育作为公司业务布局的一部分,一定程度上补充了现有布局,拓宽了业务渠道,有利于搭建闭环服务平台。

  非教育类型上市公司。对于非教育类上市公司来说,在营收增长过程中遇到障碍时,挖掘其他行业以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就成为了一个可行选择。这类公司主要涉足在早教、K12培训或是在线教育之类潜力巨大的细分领域,以求从转型中获得业务增长。广东威创视讯便是其中一例(主营业务为高清晰度大屏幕数字拼接墙系统和交互数字平台)。自2014年主业业绩大幅下滑后,开始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并发现了学前教育市场的盈利机会,继而收购在幼教早教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两家幼儿教育企业红缨教育和金色摇篮,探索如何将幼教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以进军教育领域,布局多元化业务以求跨界谋生。

  上市:为行业发展注入活力

  企业上市的动力主要来自拓宽融资渠道,体现价值发现以及提升品牌效应三方面。就融资作用来看,IPO本身便是一种融资行为,在上市之后,公司的再融资渠道亦较为宽泛:如发行债券、可以用二级市场交易的股票市值作为质押物向银行融资等。就价值发现作用来看,资本市场往往具有价值重估的作用,上市之后资产得以证券化,股东价值能够通过二级市场交易价格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就品牌效应来讲,公司上市之后,可得到媒体,投资者等多方关注,能够提高公司在市场上地位及知名度。此外,作为上市企业,也容易赢得产业链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顾客的信赖,对于公司的品牌建设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

  教育产业上市整体回暖

  教育产业上市回暖,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2015年教育企业的挂牌数量激增,由前年的25例增加到了44例。而数量的快速增长主要来自于新三板教育企业的挂牌潮。

  

  另一方面,上市的教育类企业经营业绩飞速增长,从财务数据来看,2015年新三板挂牌教育企业总计实现营业收入超过22亿元,其中6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近七成的企业实现盈利,其中8家企业净利润超过1000万元。新三板的自身财务状况良好亦会增强对资本的吸引力。而企业上市的主要三个渠道:新三板、A股及海外市场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三领域支撑新三板攀升

精彩对决,欧国联比赛热度激增!

  相比A股市场,新三板对挂牌企业的资质要求较低,但却同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供融资平台、改善公司治理并传播品牌效应。因此,尽管具有融资额度偏低以及流动性较差等劣势,仍然吸引了诸多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小型教育企业挂牌。教育类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的数目逐年攀升,从2013年的3例到2014年的25例再至2015年的44例,增长迅速。目前新三板市场已有68家教育企业,且主要集中在三个细分领域:

  教育信息化:得益于信息技术在教育产业的渗透。“互联网+”越来越多地改变着教育产业的形态,众多中小企业欲借助其东风完成业务升级,故而对于技术呈现出刚性需求。因此,资金需求促进了新三板挂牌数量的激增。2015年9月在新三板挂牌的光大教育,是以应用软件开发和计算机系统集成为主营业务的技术企业。

  职业培训:激增主要体现在面向C端的培训。挂牌公司多专注于更为细分的领域,其中财税培训领域和IT培训领域居多,与社会发展热门需求相契合。例如2015年9月在新三板挂牌的博得教育,主要为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提供专业化人才培养服务,以及金融咨询培训、社区银行培训等。

  K12课外辅导:得益于行业良好的增长性。国家开放二胎政策客观上带来K12教育适龄人口的增加,这进而带动了行业对于资本的需求;且挂牌公司均在特定领域拥有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和具有版权的核心产品。2015年10月在新三板挂牌的佳一教育,就是专注K12课外辅导的教育机构。

  A股企业不断获取教育资产

  主板市场上市较之新三板,企业可以获得更高的估值,更高的流动性,以及得到更多的品牌曝光。但是对公司在财务方面的资质要求严格,故而较之新三板,中小型的教育类企业在主板上市较为困难。目前,A股市场共有36家企业与教育行业有关,然而,这些企业主业并非教育,教育业务仅占其主业的一部分,大多是上市公司原有业务的延伸或是对原有业务的补充。其参与方式主要是通过并购,参股或投资子公司以获取教育资产。也因此2014年上海昂立教育逆向收购新南洋在主板借壳上市意义重大。对公司自身来说,上市为其由区域品牌进行扩张带来了机会,在并购整合方面具有先发优势。而对行业来讲,昂立教育科技借壳上市战略成功,成为A股市场上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第一股。值得注意的是,未来在主板市场有两种现象可能性发生:

  海外上市企业或重返A股。海外教育上市公司数量上最少,目前有18家。A股市场的高估值和与海外市场的低迷形成了鲜明对比。未来,部分海外上市的教育企业可能回归主板。事实上,目前部分企业由于股价大幅缩水,已经从美股私有化退市,并酝酿在国内A股重新上市。

  学历教育企业或在主板上市。在彻底完成产业化改革之前,教育企业若不能盈利则不能被投资者认可,若盈利则与教育法律冲突。故而到目前为止,学历类教育企业仅在海外市场有两家上市。而在《民办教育促进法》审批通过之后,盈利性的学历教育机构可以合法通过注册被国内资本市场接纳,如此,主板市场可以期待盈利性学历教育领域的企业出现。

  趋势二:在线教育个性化差异化是关键

  随着全球创新浪潮的冲击,以及教育体制改革,中国庞大的传统及线下教育机构所蕴藏的进化力量不可小觑。目前我国在线教育正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很多传统的线下培训机构已经开始向线上转移。根据iResearch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1192亿元,同比增加19.4%。从细分市场来看,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占比较大。中小学教育市场,虽然目前市场规模占比不大,但是增速最快,而且目前市场竞争格局比较激烈。在线教育的初创企业大量涌现的同时,互联网巨头BAT的纷纷涉入教育,也给整个产业带来了活力。未来,我国各年龄阶段对于在线教育的需求是巨大的,势必将拉动整个教育产业的发展。

  

  在线教育企业盈利能力和模式出现分化

  教育培训机构在融入互联网化进程中,一直有不同形式的尝试。目前来看在线教育服务模式包括:课程内容生产商、平台资源整合商、技术设备提供商以及工具产品提供商四种发展途径。

  课程内容生产商,主要包括传统网校,远程学校,文档内容以及泛学习内容;技术设备提供商旨在改善和提升教育质量;平台资源整合商,取胜则看流量,主要包括教育资源库、网络课堂、考试系统、讨论组四个大的模块;工具类产品的形态多样,包括背单词型产品、题库型产品、笔记型产品、早教类产品、评测与咨询工具等。

  

  尽管在线教育的多样性引人注目,但目前在线教育公司的业绩大多平平,且不同细分领域的发展进度并不一致。从细分市场来看,学前教育处于探索期,大量厂商及投资放涌入,同质化严重,商业模式不清晰;K12教育处于启动期,市场规模仍在逐步增加,产品的标准化程度较高,但投入和产出并不成正比,从目前累计的客户资源来看,很难实现较好的盈利;高等教育处于启动期,但是所占市场份额仍较小,用户尚未形成在线学习的学习习惯,这也可能与证书的效力不足,学分认证等覆盖率较低有关;职业教育处于发展期,相对其他细分市场具有较大的进展,依靠内容收费实现盈利已经实现。而从企业规模来看,较为成熟的教育企业通过巨额融资、自身布局等焕发出新的生机,像沪江网、网易云课堂、百度传课等在资本或巨头的支撑下飞速发展;而不少初创公司因盈利模式不明确而举步维艰,如梯子网、老师来了、成长网等产品因资金链断裂、发展方向出错等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目前,中国互联网教育产业的盈利模式众多,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预计未来在线教育产业的赢利点仍在于通过互联网为用户提供真正个性化、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服务,使其具有付费价值。

  在线教育无疑仍面临重重挑战,优质内容与服务是价值链核心

  众多企业进军在线教育,足以看出在线教育对资本的吸引力。然而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往往伴随着一些现实问题。大多数新兴在线教育企业都基本会采取同样的商业模式来开拓市场,且课程同质化程度严重,企业的盈利模式类似,企业定位重合等问题越来越多。在线教育企业认识到尤其在发展的早期阶段,优质的教学内容(外延至师资力量等教学生产者)是价值链的核心,是吸引用户和留住用户果的最大保障。

  我们认为在线教育的发展前景依然广大,并具有如下特点:

  移动化的程度加强。移动学习能够最大程度利用用户的碎片时间,客户体验较好。随着移动终端尤其是智能手机的用户越来越多,无线网络覆盖面积越来越广,上网速度越来越快,移动终端学习的覆盖面将进一步扩大。在未来几年里,通过移动设备学习的趋势还会继续增长,当投资人厌倦了在线外教、题库和拍照搜题之后,新一轮的技术形态将会兴起。比如在线一对一教学、虚拟现实(VR)、机器人教育、3D打印、电子笔和主观题测评等可能会引起在线教育项目的新一轮融资潮。

  产品优化升级不停。以往在线教育资源较为关注资源的系统性,因此覆盖各年级、各版本、各学科内容的教育产品已经被开发。但教学内容的质量有待提高。此外,用户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需要推动在线教育产品进一步升级,比如一些用户希望在网络课程的学习中有更多的互动;增加更多个性化学习和智能诊断报告。总的来说,未来在线教育产品将摆脱单一的模式,更为多元、贴合用户需求。

  大数据技术不可或缺。在线教育公司从模式上已经有足够的尝试和探索,并且在内容上已经有不错的积累,在完成初期的内容积累之后,未来的在线教育发展主要还是依托高效的运营和精准的数据挖掘,持续了解和贴近用户的需求。

  线上与线下的相互融合。线上教育能够推动中国教育的发展,改变现有的教育模式,但其以培训为主,无法完全取代面对面的教育,尤其是在人的品格、智慧和社交能力的教育方面。未来,线下、线上教育的融合可能会进一步加强,二者将协同发展且各有侧重。线上教育提供资源和工具,线下教育侧重于人的成长,需要打通两个平台,实现“混合式教学”。从微观企业发展角度来说,线上教育产品的发展依托的是线下传统教育课程内容的整合,在保证课程内容的质量后,技术上的支持和平台上的互动才有意义;而对于传统线下教育互联网化转型来说,也需突破平台推广、技术等方面的桎梏。此外,因教育资源稀缺,在三、四线城市找名师难一直是个痛点,这些城市的家长、学生转向寻求在线教育。将一、二线城市优质的教育资源分享到三、四线城市的在线教育课堂上,可直击用户痛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简而言之,在线教育未来结合在线增值服务、平台佣金、网络广告、软件包月等不同盈利模式,加上新技术应用,各大在线教育企业如能提供丰富的内容、拥有精准的定位和完善的收费模式,预计其盈利能力将十分突出。

  趋势三:O2O经历资本追捧后需要回归理性

  O2O模式以消费者为核心,加强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这是不少在线教育企业探索的方向。此模式可以很好的解决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问题,使在线教育与传统教育能够最大限度的相结合。线上找到老师,线下教学,通过透明化的平台,打破传统培训结构里老师、家长之间的壁垒,同时提高了学习效率。

  教育O2O在2015年经历投资热潮

  2015年K12在线教育是O2O模式的重点发展之地,年初“跟谁学”5000万美元的融资额刷新A轮融资记录。但在2015年9月,最早获得融资的O2O家教平台“老师来了”因为B轮融资失败宣布停止运营,让各方开始重新审视疯狂补贴的教育O2O。该平台利用淘宝模式对家教行业进行革命,但只停留在解决师生交易撮合的环节上,而不看重教师、学生、家长在教学过程中的价值。与之相反,C轮获得1亿美元融资的“轻轻家教“,则做深了家教场景的教学服务过程的价值。通过重度深耕,利用标准化、系统化、智能化的三环节帮老师把整个家教闭环走好,一方面有利于优秀师资的获取,一方面又创造了优质的用户体验。

  除了K12教育领域,2015年在线教育O2O项目在早教、艺术教育等领域也有较好的发展。O2O平台“小海豚”2015年开始采用新型的到家早教模式,2015年5月获得星空琴行数百万元战略投资。目前早教行业主要是以到店消费模式为主,到家早教模式尚在初期,市场对到家早教的认知也存在空白。但随着家长对早教的重视及二胎政策的实行,以及85、90后家长群的兴起,早教市场规模会出现快速增长,2016年之后的早教O2O领域极具市场潜力,1对1个性化上门早教也会被更多用户接受。

  

  当前教育O2O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国内教育企业在互联网化的进程中目前普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虽然O2O家教类平台和题库类的产品在教育互联网化进程中均有突出的表现,各自在线产品的设计理念也被市场认可,但仍然缺少纵深的挖掘。

  就服务本身来说,教育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其背后的教学质量问题和信任危机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现有教育O2O机构多在全力“圈名师”,而没有考虑系统性标准化培养一流师资队伍的机制和能力。这类的短视阻碍了整个平台教学质量的提高,长远来看用户也会逐步失去黏性,不利于在线教育的长远发展。

  盈利方式上尽管市面上有各种尝试,但目前也还是处于探索阶段,标杆仍未出现。疯狂烧钱的模式,刷单、虚假数据等问题在教育O2O领域屡见不鲜。并且相对打车、外卖等高频(使用频次较高)的生活服务市场,教育需求则面临相对低频、个性化、地理位置固定等难题。单纯的展示信息,不能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老师,也无法形成交易闭环。没有筛选机制的平台,也无法起到导流的作用。用单纯撮合交易的方式切入教育市场,很难触及到消费者的真正痛点。2016,随着教育行业资本的理性回归,教育O2O模式将被深入探索,大浪淘沙不可避免。

  教育O2O发展需要向专业化、场景化和生态化突围

  在线教育O2O模式可以盘活线上长期积累的教研教学能力和经验,并同机构合作来解决线下面授问题;同时改善线下传统机构的现状,以便开拓市场,真正达到了用互联网思维再造教育行业的目的。尽管目前挑战重重,但这种发展模式值得关注。

  专业化:提高专业能力、固化品质、建立品牌是指在保证师资力量的同时,捕捉和监控每个服务的关键点,从而确保服务品质的如一。教育O2O项目要有意识地经营服务口碑,因为对产品的评价会被垂直人群的社交属性迅速放大,而口碑则是要依靠高于行业水准的服务品质产生,并通过垂直人群传播。例如,轻轻家教将客户体验流程完全标准化:第一步匹配;第二步预付(家长充钱);第三步是教学;第四步支付;第五步评价。轻轻家教通过专业化流程,帮老师把整个家教闭环走好,一方面有利于优秀师资的获取,一方面又创造了优质的用户体验。

  场景化:尽管大多数的教育O2O模式是为家长节约了传统教育机构的中介费用,单个课时费让老师赚得更多,但却忽略了老师所付出的更多时间成本。而从学生和家长的角度看,在课时费一样的情况下,家里并没有教育机构的学习氛围和教学环境。因此教育O2O项目急需增加更多教育场景化体验,一是与线下教育机构合作,二是更多提供教育场景体验模式,从而使得用户对线上机构产生更好的信任感。例如,主打钢琴教学O2O服务的星空琴行,与常规O2O模式不同,星空琴行在线下增加了体验店,体验店是课程确认和更换的首要场景,同时还能对确认成功的用户收取预付款。同时这也是成人钢琴课程的教学场地,不时也会安排演奏会和音乐讲座等活动,延伸成为社交平台。目前,星空琴行体验店主要和万达、凯德、龙湖和万科等商业地产合作,已经完成了近40家门店的开业,覆盖全国16个城市,用户超过3万人,预计2015年年底会在全国20个城市拥有60家门店。

  生态化:教育O2O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寻找老师的工具,而应是一个集合“前期交易体验+后期流程把控+服务系统集成”的综合体,即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以目前发展潜力最大的K12领域为例,真正理想化的场景是将用户(学生)、决策人(父母)和服务提供者(教师)三个环节打通并高效串联。用户在线上获得教师信息、选择服务方式,线下获得教育服务,然后在线上完成支付评价等流程。因此真正可能盈利的O2O平台应该重点面向机构做B2C,这种模式不仅能吸收传统教育企业品牌、教研、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同时也能吸收互联网在线的技术和产品优势。例如学大教育在2014年3月推出了个性化智能辅导系统“e学大”,来实现O2O教育布局。“e学大”由线上和线下两个环节构成的,线上平台是ASPG,线下是与学生个体相匹配的辅导体系。学生登录“e学大”,所有的学习动作都会被系统记录、分析并被推送给老师。老师会根据系统对学生精准定位,来组织线下的学习内容。让整个线下的过程变的越来越有针对性,越来越个性化。

上一篇:九游娱乐-意大利队在欧国联比赛中惨败,遗憾止步强
下一篇:九游娱乐-贵州队主场发挥稳定结束连败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